据印度媒体报道配资理财,Cobra-G研究组目前找到了一种让Mk-2和Mk-3在性能上超越中国PL-15导弹的潜在方案。这个小组通过对PL-15E的逆向工程,期望能开发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此来克服这款导弹的优越性能。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曾在印巴空战中意外获得了一枚故障的PL-15E导引头,由于保存相对完整,专家组现已开始对其进行详细的逆向工程研究,力求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技术。
在此背景下,印度媒体对Cobra-G专家组的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在此次空战中的实时战术分析和指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印度在面对不利局势时迅速调整战略,多次成功拦截了PL-15的攻击。根据在珠海航展上公开的相关数据显示,印度确认捡到的导引头确实为PL-15E,并认为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使得Mk-2和Mk-3在战斗中超越PL-15的性能。
虽然PL-15E是一个减配版本,但它仍然可以为印度研究中国的技术提供重要参考,尤其是在分析其雷达算法和抗电子干扰能力方面。印度专家显然对PL-15E寄予厚望,认为通过认真研究,能够找到破解对手技术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增强自己在空对空作战中的装备实力,甚至战胜全性能版的PL-15。
展开剩余70%不得不说,印度的态度在这次事件中发生了显著转变。在早期,针对捡到的霹雳15“完整”弹壳,印度曾表示不值得深入研究。而如今,他们却把这次逆向工程当做提升自身技术的重要契机。这种态度的变化,可能是因为PL-15E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般强大,尤其是相比于他们正在研发的阿斯特拉导弹。实际上,阿斯特拉的升级版本Mk-2射程已经达到160公里,而即将问世的Mk-3甚至可达350公里,性能远超PL-15的战斗能力,对逆向减配的PL-15E的研究自然显得不那么紧迫。
尽管印度方面对Mk-1导弹的表现极为自信,认为其性能在2020年时已经开始生产,但在此次冲突中我们却没有见到其真面目,这也令外界对其性能产生了疑惑。虽然印度的阿斯特拉程序历史悠久,但其实际能力尚未在战场上得到验证,尤其是与其他国家的最新技术相比,他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与印度自信的分析截然相反,西方国家对于这次获得的PL-15E导引头却非常赞赏,并视其为一次重大的情报突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行深入逆向研究。据了解到,多个西方国家在得知印度获得了相对完整的导引头后,纷纷表示希望能够找到中国装备的弱点,毕竟关于这一领域的信息实在匮乏。
随之而来的是,印度发现捡到的PL-15E导引头竟变成了“香饽饽”,连英、美、法、日等国均对其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是法国,他们十分渴望找到能够对抗PL-15系列的技术,而印度亦乐于协助,期待借此维持对巴基斯坦的空中优势。各国希望通过战略合作,研发出能够干扰或欺骗PL-15E的技术,以确保未来在面对中国军事装备时,能够拥有更强的应对能力。聪明的印度很快意识到,也许可以把这次的研究成果作为谈判筹码,加强与美国和法国等国的技术合作,无疑将对他们空军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目前,印度媒体已经报道称,他们的专家正在积极进行针对PL-15E的逆向研究,希望能够找到应对霹雳系列的有效技术。然而,尽管人们对印度的逆向能力产生了期待,但这是否能成功仍未可知,因为从生产日期来看,获得的PL-15E导引头已是2015年款,实际上代表了相对较过时的中国技术。此外,印度是否具备真正的逆向工程能力也让人质疑,毕竟,他们的PPT展示总是华丽,但能否在实施中达到预期效果则另当别论。与其说阿斯特拉项目始于上世纪90年代,比我国的霹雳12更早,不如说如今正面对着更为领先的霹雳17,即便MK1早期投产,其能力在战场上仍未得到检验,这让人对印度在航空武器研发领域的未来充满了疑问。
发布于:天津市融航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